搭配測量基礎體溫表
「補腎化瘀疏肝法」調理多囊性卵巢個案分享
★多囊性卵巢的中醫調理大法「補腎調周」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氣,精為腎陰,氣為腎陽,腎為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根本。《難經.三十六難》:「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指出腎為月經和孕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多囊性卵鑿的治療當以「補腎」為主來調理月經周期,視情況袪濕化痰、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並配合針灸促進排卵,恢復正常月經。
v 有週期者
依照月經週期治療:先以補腎陰&氣血,促卵泡發育;繼用活血化瘀法促排卵;再補腎陽促黃體發育,形成“補腎陰─活血化瘀─補腎陽─活血調經”的中醫人工週期法
v 無週期者
建議搭配量基礎體溫,通常這一類的病患多為卵巢溫度偏低,一直無法達到排卵溫度,一般以溫腎為主,在視個人體質加減藥方。
多囊性卵巢個案:小安 年齡:21歲 初診日期:01/01
婦科症狀:月經延後&稀發,自從初經開始兩個月來一次,99年月經變成1、3、6月來一次,但是99年8 月份連續來一個月才結束,經量少、經色暗,之後月經沒來,母親有多囊性卵巢,12月初曾至婦產科看診服用五日黃體素之後,隔一周多經血來,LMP12/28,少量血塊,第一天經色暗,目前仍有經血,平時白帶偏多,色白無味,建議搭配量基礎體溫調經
全身症狀:
手腳冰冷,腰酸,怕冷,容易疲倦,學業壓力大,容易緊張,胸悶,鼻過敏,胃腸脹氣,排便1~2 天1 次
舌象:舌暗紅,苔薄白,舌下靜脈粗張 脈象:左-弦濇尺弱,右-弦濇尺弱
★畫基礎體溫表讓中醫調理更有效率!!
建議您一定要配合量基礎體溫,如果溫度一直都沒上來表示沒排卵,(無
高溫期,即基礎體溫未成雙相變化,無高低溫的差別,低溫與高溫相距不到0.3℃,表示沒有排卵),月經就不會來,這時候更要藉由溫腎陽、
滋腎陰的藥材,依個人體質差異調理,讓基礎體溫上升,超過排卵線
è像小安這類型多囊性卵巢是屬於無固定週期,一定要配合量基礎體溫,調理起來才更有意義和效率! 結合問診、把脈、看舌象,才能準確決定中藥的劑量,藉由溫腎陽、滋腎陰的藥材,並依個人體質的差異調理,讓基礎體溫上升,超過排卵
è初經來潮即如此,先天月經週期不調屬腎,尺脈弱、白帶偏多、腰痠怕冷、疲倦等為腎虛的症狀,平時容易緊張課業壓力大,久之易形成肝氣鬱結的體質,出現胸悶、腸胃不調的情況,同樣也會影響月經,氣滯則血瘀,循環不好,經色自然偏暗,經出不暢、或夾有血塊,整體脈象也會出現濇脈,舌質偏暗、舌下靜脈粗張在中醫觀點也是一種血瘀的表現,針對小安的體質,調理方向主要是「補腎化瘀,疏肝理氣」,並搭配每周基礎體溫及症狀、舌象、脈象的不同來調理。
辨證:腎虛血瘀,肝氣鬱結
治則:補腎化瘀,疏肝理氣
處方: 溫經湯4真武湯3加味逍遙散2 乾薑0.5桃仁0.5
01/07
上週BBT <36 度,基礎體溫偏低
(手腳冰冷,腰酸,怕冷,疲倦)服上藥後均改善,學業壓力大,容易緊張胸悶減,鼻過敏,胃腸脹氣,排便1天1 次
處方:左歸丸4.5加味逍遙散3 菟絲子0.5 女貞子0.5 旱蓮草0.5 丹參0.5
è滋補腎陰,疏肝理氣,佐以活血刺激排卵以進入高溫期
01/15
BBT仍 <36 度,基礎體溫偏低
處方:右歸丸4 少腹逐瘀3 加味逍遙散2 附子0.5 乾薑0.5 益母草0.5
è滋補腎陽,加強活血化瘀,佐以疏肝理氣,繼續刺激排卵以進入高溫期
è卵巢溫度一直偏低,一直無法達到排卵溫度,以溫腎陽為主繼續刺激排卵
01/29
LMP1/28,類似經血的褐色分泌物,疑似無排卵性月經,BBT大約在36.3~36.4 度左右,基礎體溫偏低,未出現雙相,表示「無排卵」(如果是有排卵的體溫,排卵後會較排卵前高出0.3℃(6 o.v.)以上,由低溫到高溫稱為雙相)
處方:少腹逐瘀湯5 加味逍遙散3 三稜0.5莪朮0.5 牛膝0.5
è活血化瘀為主,幫助子宮排出經血
è如果基礎體溫沒有出現高低溫變化(cf.有排卵的體溫,排卵後會較排卵前高出0.3℃(6 o.v.)以上),表示這個月經週期無排卵,無排卵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無月經,另一種狀況則是經量偏少,因為沒有進入黃體期(分泌期),子宮內膜增厚不夠。
02/15
2/14出現生理性白帶(量少質稠色白無味),BBT36.3è36.6,低溫與高溫相距超過0.3℃,出現雙相顯示,表示「有排卵」
服用1/29服用活血化瘀藥物之後,經血仍然只持續一天,LMP1/28~1/29
處方:右歸丸4 少腹逐瘀3 加味逍遙散2 附子0.5 乾薑0.5 益母草0.5
è小安2/7~14有事未服藥一周,但仍繼續畫基礎體溫表,在2/14~2/15兩天之間,BBT36.3è36.6出現雙相,顯示有排卵,已順利進入高溫期,因此加強溫補腎陽,佐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ps~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持續上升前的相對低溫當天,但仍有24~48小時的誤差,可搭配排卵試紙進行測試,尤其是多囊性卵巢除了調經之外,又想積極懷孕的人。
03/05
LMP3/1~3/5,經來第一天下腹悶脹,經色紅,微量血塊,經量已較多,今日仍有少量經血
舌象:舌暗紅,苔薄白,舌下靜脈粗張 脈象:左-弦細濇尺弱,右-弦細濇尺弱
處方:當歸芍藥散5 加味逍遙散3 女貞子0.5 乾薑0.5菟絲子0.5益母草0.5
è經期結束之後加強調補氣血,以重建新的一個月經週期
★結合針灸調理子宮環境,促排卵!
調理過程中,針對小安的體質「腎虛血瘀,肝氣鬱結」,每周針灸氣海、關元、中極、子宮穴以改善子宮循環,促進排卵功能!搭配三陰交、太衝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 腹部穴位示意圖
*肚臍
*氣海
*關元
子宮穴* *中極 *子宮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