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性卵巢調經減重案例分享~李小姐

體重體脂變化:90.4kg 47.2%è74.8kg 39.4% 瘦身期間:3/31-9/29  

多囊性卵巢長期發胖,內分泌失調,月經延後

為了健康懷孕,努力瘦身+調理婦科

半年調理後出現人生中的「第一次準時28天」

中醫調理腎虛痰濕肝鬱體質+減重,甩肉16公斤

目前仍繼續努力瘦下來,邊調理婦科準備懷孕,加油!!

「多囊性卵巢症」發病的原因不明,根據研究顯示多屬患者胰島素的代謝有先天性的缺陷,血液中有過多的胰島素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加上卵巢功能障礙而出現過多不成熟的「囊泡」及過量的「雄性荷爾蒙」,患者會出現月經不順、肥胖、血糖過高、長青春痘,甚至出現體毛多等雄性特徵。「多囊性卵巢症」屬於女性常見的疾病,平均20個生育年齡的女性中就有一位有這方面的問題

★肥胖型多囊性卵巢,務必先減重!  過多脂肪會干擾荷爾蒙分泌正常!

肥胖可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月經異常與代謝異常,務必先減重!改善內分泌失調,可減少雄性素改善多毛症、有助於恢復排卵使月經正常、增加受孕率;可改善胰島素抗性,預防糖尿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屬於中醫「癥瘕」的範圍,本病多見於20~40歲的婦女。臨床表現與中醫的「月經過少、閉經、月經後期、不孕」等病症相似,主要以月經稀發,月經量少或不規則陰道流血,或閉經、不孕、多毛、肥胖、雙側卵巢增大、卵巢功能障礙而出現過多不成熟的「囊泡」為臨床特點。

張醫師的小叮嚀~

如果擔心小紅沒有定期報到,建議您一定要配合量基礎體溫,如果溫度一直都沒

上來表示沒排卵,(無高溫期,即基礎體溫未成雙相變化,無高低溫的差別,低

溫與高溫相距不到0.3℃),月經就不會來,這時候更要藉由溫腎陽、滋腎陰的藥

材,依個人體質的差異調理,讓基礎體溫上升,超過排卵線。

多囊性卵巢常見的基礎體溫表特色:

a.高溫期過短型正常的月經週期高溫期應該要超過12天,只要高溫期短於12天便稱之為高溫期過短。

b.高溫期體溫偏低型無高溫期,即基礎體溫未成雙相變化,無高低溫的

差別,低溫與高溫相距不到0.3℃,一般是因為沒有排卵。

★多囊性卵巢長期「不排卵」的原因

受到濃度過高的黃體化荷爾蒙LH刺激,卵巢的卵囊膜細胞分泌更多的雄性荷爾蒙;濾泡刺激荷爾蒙FSH濃度較低,卵巢的顆粒層細胞無法將雄性素轉變成雌激素è雄性激素過高而雌激素相對較低,引起不排卵

★依中醫觀點,為什麼會得多囊性卵巢?

中醫學認為多囊卵巢綜合症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肝脾腎功能失調,痰濕瘀血阻滯胞脈所致。臨床上多見痰濕為標,腎虛為本,或者兼有肝鬱脾虛,其中與肝腎的關係最為密切。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氣,精為腎陰,氣為腎陽,腎為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根本。《難經.三十六難》:「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指出腎為月經和孕育的主要功能之一。「腎-天癸-衝任-子宮」為中醫生殖內分泌軸;與現代醫學「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子宮軸」密切相關。經本於腎,經水出諸腎,月經失調多從「補腎」著手來調理月經周期,視情況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袪濕化痰,並結合針灸促進排卵,恢復正常月經,調經助孕。

多認識一下多囊性卵巢肥胖者最常見的體質

(一)腎虛痰濁型

婦科特點:

月經初潮晚、月經後期(周期35天以上),或月經稀發,量少,色淡質

稀,甚至閉經,平時帶下量多色白質稠,婚久不孕(不排卵導致難以受

孕)

全身症狀:

形體多為肥胖,多毛,疲倦無力,怕冷,手腳冰冷,腰膝酸軟,頭暈耳

鳴,喉間多痰,大便稀軟,舌質淡或淡胖;邊有齒痕,苔微膩,脈沉細

無力。

治療原則:溫腎調經,理氣化痰。

(二)氣滯血瘀

婦科特點:

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有塊,甚至經閉不行,經前症候群,不孕

基礎體溫表特色:

體溫起伏不定型,整個週期所記錄的基礎體溫呈現高低起伏的鋸齒狀,

不易估計排卵日。

全身症狀:

形體不一定肥胖,也可能是瘦子,壓力大,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小腹胸脅及乳房脹痛,舌質暗紫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療原則:行氣活血,袪瘀通經。

常用方藥:加味逍遙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讓子宮暖暖的,請遠離寒涼食物!!

何謂寒性食物?

★少吃寒性食物~任何冰品冰飲,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蘆薈、石蓮花

★涼性食物~若要食用烹調上可多加點蔥、薑絲或薑片,如:絲瓜、苦瓜、白蘿蔔、大白菜、蓮藕、黃瓜、冬瓜、綠豆芽、萵苣、空心菜

★結合針灸調理子宮環境,促排卵!

腎俞、然谷、氣海、關元、中極、子宮、豐隆、三陰交、太衝,

中藥調理多囊性卵巢搭配針灸補腎化痰,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穴位,可改善子宮的循環,促進排卵功能!

腹部穴位示意圖

              *肚臍

              *氣海

              *關元

子宮穴**中極*子宮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