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搔癢難耐,反覆發作,中醫調理好選擇

悶、濕、熱的夏天到囉!是濕疹好發的季節,皮膚有時候癢到睡不著,常見於小兒、青壯年,「濕熱」體質的濕疹較容易在夏天發作多因過食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使體質偏「熱」,而且又經常吃冰冷食物,使體內蘊藏「濕氣」,再復感「風」邪,則風濕熱邪相搏為患,盛則癢,故搔抓不止:盛則起水皰、糜燗;盛則皮膚發熱、起紅斑丘疹。

濕疹發作後很容易演變成慢性濕疹,因為搔抓易造成皮膚損傷又再度感染,反覆發作,因此調理濕疹需要耐心配合,不能等到癢的時候才想就醫,要從體質的根本去治療。

認識濕疹的元兇~風邪、濕邪、熱邪

風邪~風性善行而數變,來得快,去得也快,較急性且短暫,使氣血不和則發生皮疹、搔癢,一旦在於體表,或往來穿行於脈絡之間,或蠢蠢欲動在皮膚腠理,所以會一下這裡癢,一下又那裡癢,癢無定處

濕邪~濕性重濁、趨下、黏膩,表現為水泡、糜爛、滲出液,較常發生在下半身如陰部或腿部,濕性纏綿不去,病程反覆發作、日久難癒,慢性且病情較長,需要較長的時間調理

熱邪~熱為陽邪,易消灼陰津、生風動血,表現為皮膚焮紅、灼熱、發紅斑丘疹

中醫調理濕疹是從病因著手,主要與風、濕、熱(火)邪有關。找出病因之後,再針對體質對「證」下藥,例如使用祛風、去濕、清熱的中藥材,這些原則也同樣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皮膚疾病上,「異病同治」是中醫調理濕疹等皮膚疾病的特色。

★濕疹的範圍

異位性皮膚炎、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手部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等,都屬於濕疹的範圍。

(一)濕熱型

特徵:

好發於春夏季,通常為突然發,急性期或亞急性期

症狀:

皮膚出現紅斑、腫脹、丘疹、水泡、糜爛、滲出液較多,搔癢劇烈。常伴隨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黃

治則: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藥材:萆薢、黃柏、黃芩、苦參、土茯苓、薏仁、滑石、地膚子            

(濕偏重+白朮、藿香、蒼朮、茯苓)

(二)風熱型

特徵:

常見於急性期,或小兒濕疹

症狀:

皮膚出現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材料: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薄荷、苦參、生石膏、生甘草、金銀花、連翹

(三) 血熱型

特徵:

好發於夏季,多發生於青壯年人,血熱皮膚搔癢多因心情煩躁,或過食辛辣烤炸之物導致血熱風生。青壯年血氣方剛者多患之,因為夏季陽氣正旺,外熱與內熱相合,導致皮膚搔癢更嚴重。

症狀:

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搔癢劇烈,摸起來灼熱,搔破呈條狀血痕或滲血水,脫屑不多,夏重冬輕或遇熱尤甚,遇冷則症狀緩解,也可能受情緒波動影響伴隨口乾舌燥喜冷飲、心煩易怒、大便乾硬、小便黃

治則:涼血清熱利濕

藥材:鮮生地、牡丹皮、紫草、赤芍、生山梔、丹參、黃連

(四)風濕型皮膚搔癢

特徵:

熱象較不明顯,以搔癢和水皰為主

症狀:

皮膚搔癢,搔抓後起水皰、丘疹,滲出液多使皮膚變為糜爛伴隨四肢困倦,容易脹氣,食慾不振,大便稀軟或黏滯不暢,女生白帶多,經前易水腫,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弦滑。

治則健脾利濕,疏風止癢

藥材:荊芥、防風、羌活、薏苡仁、陳皮、茯苓、威靈仙、白蘚皮、生甘草

(五)血虛風燥型

特徵:

常見於慢性期,老人濕疹也通常以此型居多

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癬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容易疲倦.舌質淡紅,或苔薄白

治則: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藥材:何首烏、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麥冬、地膚子

★濕疹日常生活保健

1.平時應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少吃辛辣(辣椒、胡椒、芥末、蒜),蝦、蟹、鴨,羊肉、竹筍、芒果、酒、糖精、香精、冰品

2.抓癢時不要過度搔抓或用太燙的熱水沖洗

3.衣著以棉質為佳。以減少發作

4.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

5.選用較溫和天然無香料的清潔劑或沐浴劑

6.皮膚障壁及保護功能受損,所以容易受到一些刺激物或是接觸過敏原導致惡化當濕疹炎性反應變輕之後,結痂皮脫落鱗屑,這時候部分的會有皮膚乾現象,平時可選用溫和的保濕乳液擦身體,要選擇不含香精、防腐劑、抑菌劑的產品,以免刺激皮膚導致皮膚炎的惡化

 

~張醫師的小叮嚀~

其實濕疹也有「乾」的表現喔!例如老人濕疹通常在冬天比較嚴重,又稱為冬季癢(乾性濕疹),因為老年人的陰血不足,無法潤澤肌膚血虛風燥易導致皮膚乾燥搔癢,但是現代年輕人冬季癢的比例也越來越,多半是因為長期熬夜耗傷陰血,加上喜歡吃辛辣炸烤等燥熱刺激食物,加重血虛的情況,使得皮膚更加乾癢甚至脫屑,這種情況不是等冬天到了發作才開始調理,應當從平時就開始改善體質,才能有效減少冬季癢發作的頻率。

詳細資訊請參考冬季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